文章作者:姜南(Slyar) 文章来源:Slyar Home (www.slyar.com) 转载请注明,谢谢合作。
【实验环境】
C3640-IK9O3S-M Version 12.4(10)
【实验目的】
利用隧道技术扩展使用路由器模拟的帧中继交换机,弥补路由器接口有限造成的帧中继接口不足。
【实验拓扑】
【实验描述】
实验环境下,由于帧中继交换机价格昂贵,因此我们会使用路由器来模拟帧中继交换机,在真机环境下,有时会遇到路由器串行接口不够用的情况,因此我们就需要使用2台甚至更多台路由器进行模拟帧中继交换机的接口扩展,这时就需要用到隧道技术。
路由器R1和R2作为帧中继交换机,R1只有2个串行接口,因此需要使用快速以太网接口连接R3进行串行接口的扩展。
将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的命令详见《CCNP实验:将Cisco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》,这里不做过多描述,重点记录隧道的使用。因此配置只在R1与R2上进行,当帧中继云内部配置完成后,对用户来说就是透明的了。
【实验步骤】
1、R1基本配置,只配置了R3与R4之间的帧中继路由:
frame-relay switching
!
interface Serial1/0
no ip address
encapsulation frame-relay
clock rate 64000
frame-relay lmi-type cisco
frame-relay intf-type dce
frame-relay route 304 interface Serial1/1 403
!
interface Serial1/1
no ip address
encapsulation frame-relay
clock rate 64000
frame-relay lmi-type ansi
frame-relay intf-type dce
frame-relay route 403 interface Serial1/0 304
!
interface FastEthernet0/0
ip address 12.0.0.1 255.255.255.0
duplex auto
speed auto
!
2、R2基本配置,此时R2没有配置任何帧中继路由:
frame-relay switching
!
interface Serial1/0
no ip address
encapsulation frame-relay
clock rate 64000
frame-relay lmi-type q933a
frame-relay intf-type dce
!
interface FastEthernet0/0
ip address 12.0.0.2 255.255.255.0
duplex auto
speed auto
!
3、在R1上配置与R2之间的隧道
interface Tunnel1
tunnel source 12.0.0.1
tunnel destination 12.0.0.2
4、在R2上配置与R1之间的隧道
interface Tunnel1
tunnel source 12.0.0.2
tunnel destination 12.0.0.1
注意:这里隧道作p2p用,不需要配置IP地址,仅需要设置源和目的接口物理地址
5、在R1上配置R3->R5的帧中继路由
interface Serial1/0
frame-relay route 305 interface Tunnel1 101
6、在R2上配置R5->R3的帧中继路由
interface Serial1/0
frame-relay route 503 interface Tunnel1 101
注意:这里的对端DLCI号不可使用”305″和”503″,需要使用一个唯一标识隧道的号码,用以区分通过隧道进行传输的多条PVC,这里的”101″可以随便定义(两边相同即可),当存在其他PVC时可以使用”102″、”103″等。
7、验证(在R1上使用”sh fr ro”命令查看帧中继转发表,看到全部active证明配置成功)
转载请注明:Slyar Home » CCNP实验:利用隧道扩展路由器模拟的帧中继交换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