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作者:姜南(Slyar) 文章来源:Slyar Home (www.slyar.com) 转载请注明,谢谢合作。
作为从小的偶像,和大人的府邸不可不去。很多人对和珅误解很大,认为和珅是大贪官,可笑这些人没几个真正读过清史。
恭王府头宫门上门钉的排列为“横七竖九”,仅比故宫的“横九竖九”少两排,规格极高啊
恭王府,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,曾先后作为和珅、永璘的宅邸。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,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。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,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,故有了“一座恭王府,半部清代史”的说法。
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,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,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。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,一是大殿,二是后殿,三是延楼。延楼东西长160米,有40余间房屋。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,和中路遥相呼应。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,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。
乾隆四十一年,即1776年,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,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,时称“和第”。有说法称、明弘治年间、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。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,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、九门提督两职,抄了其家,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,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,所以有“和珅跌倒,嘉庆吃饱”的说法。同年正月十八,即1799年2月22日,和珅被“赐令自尽”。而宅子本身,则如愿归“爱豪宅不爱江山”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。与此同时,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,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。咸丰元年,即1851年,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,改名恭王府,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。
“月牙河绕宅如龙蟠,西山远望如虎踞”,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。就其选址而言,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。
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、隔断,还可举出仙楼、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。并有室内假山水池,装修成室内小园林,更是别出心裁。
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,东西长达156米,后墙共开88扇窗户,内有108间房,俗称“99间半”,取道教“届满即盈”之意。此楼叫做“藏宝阁”,据说此楼的每一间房子的窗户都不重样,因为这是藏宝的秘密,和珅从窗户的样式和花纹就知道该房间所藏何物,特意拍了十几个窗户,的确个个不同。
清代皇帝,在每年春节都要亲笔御书大『福』字 , 赏赐给有功的王公大臣,以表示天子对臣下的恩宠。而王公大臣如能获得皇帝赐赏的『福』字,会喜出望外,受宠若惊,感到皇帝对自己的信任,预示着官运亨通,飞黄腾达。恭王府中”福”字碑藏在花园的假山内,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,非常坚固,山上置两口缸,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,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。假山下有一幽静的“洞天”,称秘云洞,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后祝寿写的“福”字碑,刻有“康熙御笔”之宝印
花园名为“朗润园或萃锦园”,俗称恭王府花园,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。池中的荷花。
转载请注明:Slyar Home » 北京,恭王府,和大人吉祥